English

滑头文字

●城南夜话
1998-08-14 来源:生活时报 ●李乔 我有话说

一次,赵忠祥主持晚会,说到某些人努力克服困难时,用了“屡败屡战”这句评语。“屡败屡战”这四个字包含着一个有名的历史掌故:某清朝将领作战总是失败,给皇帝上奏时便如实写上“屡战屡败”几个字,他的师爷看到了,提笔将这四个字改为“屡败屡战”。这一改,意思全变了,“检讨书”变成了自我表扬。赵忠祥使用这个典故,自然是一种幽默。

“屡败屡战”其实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掌故,它是清朝“师爷笔法”的一个典型。清朝师爷,善于舞文弄墨,写滑头文字,类似“屡败屡战”的点睛之笔极多。举两个酷似“屡败屡战”的例子。有个叫黄慎之的师爷,替主将代拟招降告示时,写了这样的话:“本大臣于三战三北(败)之余,自有七擒七纵之计。”这不是“屡败屡战”的另一个版本吗?某大臣犯罪,内阁初拟的文件中有“法无可恕,情有可原”一语,意在开脱其罪,但被一权臣改成了“情有可原,法无可恕”,结果,犯罪的大臣被杀。这一改,语意全变,开脱之语成了索命之词。改动这话的人虽然不是师爷,但用的却是地道的师爷笔法。由此看来,“屡败屡战”已成为清朝师爷笔法的一种“型”——“屡败屡战型”,也就是随心所欲地颠倒文句,以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
中国师爷的滑头文字,类型极多,若用于害人,便为利器。在清代,涉讼者都怕师爷,重要的原因就是师爷善以滑头文字害人。文革时期,“整人狂”们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师爷笔法,把整人害人之法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。季羡林先生在《牛棚杂忆》里曾说到,他在牛棚里写思想汇报时,不论怎样苦思苦想,细心推敲,总是要被专案人员挑出毛病。因此,季先生发感慨说:中国真不愧是个“刀笔师爷之国”。季先生的感慨,可谓一下子掐住了文革整人术的一条历史血脉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